返回 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66章 浪潮来了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书楼小说]https://m.shulouxs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

    林春芳欲言又止,最终只是帮他整理了一下领带:“小心驶得万年船。”

    评审会当天,陈宇的PPT震惊了全场。

    “各位领导,这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持股方案。”他用激光笔指着屏幕上的股权结构图,“林春芳工程师以防水面料技术入股,占股3%,这意味着她每年能拿到至少五万元分红——这是她在国营厂工作二十年都赚不到的钱。”

    台下炸开了锅。有人皱眉,有人点头,一位老教授突然提问:“小陈,你这是在搞私有制啊!”

    “不,这是按劳分配的创新形式。”陈宇早有准备,“技术也是劳动的一种,而且是更高级的劳动。我们让技术参与分红,正是为了鼓励更多人投身科研,这符合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。”

    会议室里响起了掌声,陈宇看见省科委主任在笔记本上写下了“值得借鉴”四个字。最终,新星厂不仅拿到了“星火计划”的二十万元科研经费,还被列为“民营科技企业试点单位”——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实行技术入股。

    **从省里回来的路上,张老虎突然说:“小子,我想明白了,你之前说的‘现代企业制度,是不是就是让人人都把厂子当自己家?”

    “差不多。”陈宇望着车窗外飞驰的稻田,1983年的秋天比往年更暖和些,“虎哥,你看这公路上的卡车,五年前都是国营厂的,现在呢?个体户的车占了一半。时代变了,咱们的脑子也要变。”

    张老虎沉默许久,突然掏出一张纸:“这是我的入股申请书。你说的对,与其给你打工,不如做股东。”

    陈宇接过申请书,看见出资额一栏写着“二十万元”——这是张老虎全部的积蓄。他抬头看向对方,一向油滑的地头蛇此刻眼神坚定:“我跟你赌一把,赌咱们能做出全中国最牛的纺织厂。”

    入冬时,新星厂的职工人数突破了千人。陈宇在厂区中央竖起了一块巨大的标语牌:“下一个目标:上市”。

    没人知道“上市”是什么意思,只有林春芳注意到,陈宇办公室的墙上多了一张世界地图,上面用红笔圈出了纽约、东京、香港等地——那是他计划中的海外市场。

    平安夜那天,陈宇收到了香港记者的圣诞贺卡,里面夹着一份剪报:《内地纺织厂掀起“技术入股”风暴》。他笑着把剪报贴在宣传栏里,旁边是刚评出来的“年度十大劳模”照片,其中一位女工捧着奖状说:“我现在觉得,自己不是在给老板打工,是在给自己的未来干活。”

    深夜,陈宇独自坐在办公室里,听着窗外的雪花落在厂房上的声音。他翻开日记本,在1983年的最后一页写下:

    “这一年,我们踩中了改革开放的鼓点,用技术和制度创新撕开了市场的口子。但我知道,真正的挑战不在今天,而在明天——当更多人看懂我们的模式,当政策的风向再次转变,我们能否依然站在浪潮之巅?

    答案藏在每天的晨会上,藏在工人手中的布料里,藏在每一次与时代的博弈中。我相信,只要始终比别人多看三步,多走半步,就能在这场注定跌宕的改革中,留下属于新星的印记。”

    合上日记本,陈宇望向窗外。雪越下越大,厂区的路灯把积雪照得发亮,远远看去,像一片白色的海洋。他知道,在这片海洋里,一艘名为“新星”的船已经启航,而他,将永远是第一个扬起风帆的人。

第466章 浪潮来了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