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大国崛起:从军工开始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825章 时代潮流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书楼小说]https://m.shulouxs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黄河,这是华夏的母亲河。

    为了保护黄河,改善生态环境,减少自然灾害,维护生存空间,国家在1979年启动‘三北防护林工程,将此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。

    ‘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华夏三北地区(西北、华北和东北)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,工程规划期限为70年,分八期工程进行。

    1979年1999年为第一阶段,分三期工程年为一期工程,19851994年为二期工程,19951999年为三期工程;

    20002019年为第二阶段,分两期工程年为四期工程,20102019年为五期工程;

    20202049年为第三阶段,分三期工程年为六期工程,20302039年为七期工程,20402049为八期工程。

    整个‘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省宾县,西至西域省的乌孜别里山口,北抵北部边境,南沿海河、永定河、汾河、渭河、洮河下游、喀喇昆仑山,包括西域省、QH省、甘省等13个省、市、自治区的550个县(旗、区、市),总面积406.9万平方公里,规划造林5.35亿亩,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9年的提高到

    三北地区分布着华夏的八大沙漠、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,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,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的85%,形成了东起黑省西至西域省的万里风沙线。这一地区风蚀沙埋严重,沙尘暴频繁。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近20年间,有669万公顷土地沙漠化,有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,粮食产量低而不稳,有1000多万公顷草场由于沙化、盐渍化,牧草严重退化,有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沙库。

    据调查,三北地区在上世纪50~60年代,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千米;70~80年代初,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2100平方千米。

    三北地区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,干旱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。三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5.4万平方千米(水蚀面积),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,每年每平方千米流失土壤万吨以上,相当于刮去1厘米厚的表土,黄河每年流经三门峡16亿吨泥沙,使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淤沙4亿立方米,下游部分地段河床高出地面10米,成为地上“悬河”,母亲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。

    而除了‘三北防护林工程,用于改善环境,减少水土流失外,在黄河的开发治理方面,从共和国建立以后就没有断绝过。

    比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,该工程位于黄河中游下段,连接豫、晋两省,控制流域面积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.5%,来水量的89%,来沙量的98%。该工程于1957年4月动工,1961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已经建成的还有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、青铜峡水利枢纽、刘家峡水电站、盐锅峡水利枢纽、黄河天桥水电站、八盘峡水利枢纽、大峡水电站,以及刚刚投入使用的龙羊峡水电站。

    刚要建设的有李家峡水电站、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,刚投入建设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。

    正在论证或者设计的还有公伯峡水电站、拉西瓦水电站。

    当然相比盘山集团投入的资金,国家投入的资金那就少了很多了,规模和影响力也远不及三峡工程和金沙江四大水电站。 <

第825章 时代潮流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