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突然开了挂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596章 山南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书楼小说]https://m.shulouxs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并不困难,也并没有太离经叛道,深层的含义需要在后面的工作中去体会。

    至于教授陶瓷技艺的老师,那就更不缺了,除了他第一批学生外,还有那么多窑上的匠师,这方面动手大于言传,实际操作一遍,比多少语言教学都管用。

    曾凡并没有直接使用简体字教学,他只是出于方便引入了数字和一些字母符号,教授数学内容,基础的数学内容几个优秀的学生完全能代替他,新学生由老学生教,他仍然需要给老学生上课,讲解更高深的内容。

    书院在他的规划下,有条不紊的运行起来,在大部分新学生看来,曾凡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,书院的山长由一个高薪聘请来的秀才梅峥担任,也负责接待外面来的访客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科举制度与明清有些差别,没有举人、秀才的等级区分,没有考中进士的书生都可以被称作秀才,也没有明清时代那样普遍的税赋优待,想持续参加科举考试,要么家底丰厚,要么得自谋生计。

    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,找个大方的东家不容易,看着高昂聘金的面子上,梅峥乐得担任挂名的山长,还把妻子儿子从几十里外的婺源老家接了过来。

    隶属徽州的婺源县是大儒朱熹的故里,文风当然比浓烟滚滚的景德镇强多了,梅峥十六岁就通过解试,十几年间五次去临安参加省试,可惜都没有取得功名,并不丰裕的家底也被掏空了,只好出来兼职做塾师,同时继续准备下次考试。

    梅峥能来这里任山长,还是知县吕师孟举荐过来,本来曾凡想请他挂个名就行,吕师孟自己避嫌,引荐了这个朋友。

    两个人在临安科举的时候相识,志趣相投引为知己,可惜命运迥异,吕师孟已经是第二任知县了,梅峥仍然在蹉跎之中。

    曾凡和梅峥交谈过后,发现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迂腐,反而学识渊博,思想也很开明,两个人都有种相逢恨晚的感觉。

    在一个庄园内,他们的院子相邻,空闲的时间,梅峥时常过来找他闲聊。

    教书之外的时间,曾凡并没有闲着,他在研究使用陶瓷做活字,准备开发一种新型活字印刷术。

    尽管早在二百多年前的庆历年间,毕昇就发明了采用胶泥做活字的印刷技术,可惜还不够完善,活字的制作、排版和校对等环节都存在问题,与成熟的雕版印刷术相比,并没有多少优势,反而劣势明显,始终不能普及开来。

    实际上,活字印刷术以后几百年都没有取代雕版印刷,直到工业革命后,采用机械印刷,铅活字排版,有了大量识字的排版工人,活字印刷术的优势才体现出来,逐渐取代雕版印刷技术。

    活字印刷技术如果能成熟起来,可以极大降低书籍成本,加速知识的普及,曾凡觉得在这个时代,印书成本降低比瓷器工艺提高更有意义,于是开始琢磨如何改进现有技术。

    瓷活字硬度高,更耐磨,肯定比原先的泥活字寿命长,对曾凡来说烧制出来问题不大,反而是如何提高印刷效率,采用何种动力和机械要考虑的问题更多。

    庄园就在昌河边上,水力是最方便的动力,水车技术也很成熟,他们粉碎石料用的水碓就是采用水动力,不过曾凡不想用水车,有过转心瓶的制作经历,他觉得蒸汽动力在这个时代提前开发出来也不错。

    设计一种安全性高,这个时代可以量产的蒸汽机,还有配套的印刷机,成为曾凡的新目标。

    当前,市面上最便宜一本书也要五百文以上,价值稍高的书籍动辄一两贯钱,成套的经史典籍,价格更贵,这也是普通人家难以供养子女读书的原因。

    如果能将印刷部分的成本大幅降低,对于提升普通人识字率显然更有好处,蒸汽机的普及,也能提高生产效率,推动社会提前进入工业化时代。

    社会的进步有时候必须按部就班,有时候适当加速一下,好像也能少走许多弯路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
第1596章 山南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